战争为的就是资源,拼的也是资源,俄乌冲突进行到现在,美俄已经坐上了谈判桌,双方各显神通,当然优势的一方仍然是美国,但俄罗斯也有招。
为什么之前欧洲跟美国一直在向中国施压,不让中国跟俄罗斯合作呢?
因为中国就是俄罗斯的最大助力,不管是在能源,还是农业方面,如今中俄之间产业高度互补,这从双方的贸易额度就可见一斑。
据统计,2024年中俄的贸易额度来到2448.195亿美元,增长幅度超出了双方的预期。美国人没有想到战争会打这么久,更没有想到因为他们的制裁,给俄罗斯打开了另一扇窗户。
从数据来看,中俄外贸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能源方面,主要的需求方是中国,比如在石油、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方面,增长率都超过了25%,形势喜人。
可以预见到,未来的几年,随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对西方保持技术上的优势,这些战略性的能源贸易还会继续增长。
事实上,如今这个增长率远远不能体现双方的供求关系,主要还是受限于输送能力有限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中俄正在联手打造一条全新的油气管道。
只是在过去的几年,因为蒙古受到美国的渗透,而这条管道又必须经过蒙古,该项目也因此停滞了一段时间。
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能够保持这个增长幅度难能可贵,因为俄乌战争的影响,中亚的一部分管道受到制约,而且运输成本也提高了不少,在这种情况下,两国正在努力开拓渠道,预计2025年这个增长幅度还会进一步上升。
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外,俄罗斯也是中国主要的矿产供应国。去年仅仅在铜精矿方面,贸易额就超过了15亿美元,同比增长71%。
另外,去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120万吨铝矿,比2023年增长了25%。不过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,其他矿产的交易额有所下降。
让美国比较忧心的,是来自核燃料方面的输送。去年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浓缩铀及其他核燃料,且铀丰度比以前更加高,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产能。
当然,前面我们说到运输的问题,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,双方不得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交易额,尤其是农业方面。
但俄罗斯跟中国在这方面早有准备,双方都是从4年前就已经确定了走内循环路线,因此短时间内并不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。
中俄贸易的调整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环境。比如西方对俄罗斯的铝产业进行打压,那么中国可能就会相应地增加俄罗斯铝矿的进口量。
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前三的超级大国,地大物博,且拥有丰厚的战略储备,从某种角度来说,双方在战略物资方面的调整,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当前的国际局势。
即便美国已经把俄罗斯通往西方的路全部堵死了,且冻结了俄罗斯的全球资产,但我们看到俄罗斯在202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反而超过了之前的几年,而且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经济转型。
这说明,中俄之间对于未来的判断是准确的,无论是石油、天然气,还是其他重要的矿产资源,中俄加起来的储量都非常可观,因此美国想要继续通过经济制裁来封堵中俄的发展,显然已经行不通了。
反观美国这边,因为过去的去工业化,导致经济严重空心化,如今美国想要重振制造业,但苦于缺乏足够的战略资源储备。
所以特朗普还没有上台就放出风声,想要收回巴拿马运河,以及通过武力来侵占格陵兰岛,就是因为格陵兰岛有丰厚的自然资源,而巴拿马运河则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枢纽。
从美国的角度来看,仅仅依靠美元的统治地位去收割全球的战略已经行不通了,他们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资源,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变现。
那么对于竞争者来说,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就是一件关系到整体战略的大事了。
#欧洲瞭望台#
